业界对此已经有多个角度的宏观分析了,有人说是DeepSeek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,有人说是政策信号释放带动的预期回暖,还有人说是电商竞争烈度的均值回归。
于是仔细读了读阿里新鲜出炉的季度财报,想从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微观视角谈一谈我的看法。
根据最新阿里的财报,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 9%至人民币 1,007.9亿元,主要由线上GMV增长和Take rate同比提升所带动。
“致力于改善商家的运营环境,提升其运营效率。为确保商家在我们平台上的可持续发展,我们于2025年1月20日宣布一系列惠商举措。”
我们知道,上市公司财报中的表述其实都是非常精确而讲究的,那么上述文字中的“改善商家的运营环境”应该如何解读?
卫夕这篇文章就从“营商环境”这个词切入,仔细盘一盘,作为电商龙头,淘天到底为什么要在这上面发力,它具体做了什么,以及这些举措是不是在事实上起到了成效。
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,我们还是回顾一下过去几年电商竞争的主要基调,一言以蔽之——过去几年电商竞争,无效内卷扭曲了市场机制。
首先,过度的追求低价导致商家被迫进入自杀式降价→质量缩水→退货激增→二次降价的死亡螺旋。
“卖家驱车900公里追回仅退款的12双袜子”的新闻背后,是无数卖家被“仅退款”这个紧箍咒压得心力交瘁的一个缩影。
而这一点,我个人的体感也是相吻合的,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商用户,按理说在电商渗透率提高的大背景下,我的线上购物频率应该更高才对。
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很难说清楚,但一定和不同电商平台给我的某些微妙的体验降级直接相关。
“现在退货的确非常方便,退款也非常快捷,但很难说跟以前相比,我能更容易挑到合适的衣服了,往往下单一大堆,很多时候都退掉了,图片、视频明明很好看,到手却不是那么回事。”
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“外部性”,说的一个经济行为对外部关联主体的影响,以上这些我的个人化体验其实是电商内卷“负外部性”的一个缩影。
在他看来,这是有点像“秦”制,一切收益按战时砍掉的敌军脑袋明码标价jbo竞博体育最新地址,这种策略在军事上的确有效率,但一旦回归常态,秦朝顷刻间灰飞烟灭。
没错,单纯的无效内卷既打击“生产者剩余”,也打击“消费者剩余”,没有一个参与者能从内卷中真正受益。
电商平台把用户和商家摁在跷跷板两头,自己坐中间当裁判,只给用户疯狂加码“仅退款”、“闪电到账”,逼得商家膝盖陷进泥里,这板子迟早会走向断裂。
这就好像你去五星级酒店吃饭,不会因为牛排太咸就要求厨房倒贴钱,更不会吃干抹净后拍桌喊“退全款”。
但现实中电商平台却允许用户对商家这么做,结果要么后厨改用槽头肉压缩成本,要么大厨摔锅走人,最后,所有人只能吃预制菜。
从这个意义上,电商的竞争是时候回归常识了,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应该是正和博弈,应该激发人性中的善,只有这样,我们才可能真正走向“微笑曲线”的两端。
事实上,商家侧无效内卷的现实在行业中不是没有平台看到,但真正下决心治理的平台并不多,这背后的难点在于需要多方面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。
作为平台,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有可能影响海量的市场参与者,而其中在度上面的拿捏则非常微妙,因此,在这个生态中,谨慎、保守是常态。
新版“体验分”将商家服务质量与流量直接挂钩——体验分越高,搜索排名、首页推荐及广告投放等场景的曝光机会越多。
在我看来,体验分的最大价值在于让商家从“卷低价”转向“卷服务” ,服务好的店铺能获得更多曝光。
事实上,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,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,体验分4.8以上的商家复购率显著更高(宠物类目高出127%),说明好服务确实能留住回头客。
体验分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弱化“五星价格力”权重,避免同行用低价劣质商品扰乱市场,同时限制退款后差评等恶意行为,让商家更专注长期经营而非短期博弈。
“体验分”是一根更均衡的“指挥棒”,既帮消费者筛选靠谱商家,也让好店铺能多曝光、多赚钱。
淘天率先对优质服务商家松绑“仅退款”,去年7月底,对4.8分以上优质服务商家平台不主动介入仅退款。
这个举措既保护用户不被劣质商品坑,也让优质商家不用再吃“羊毛党”的哑巴亏,通过给好店铺更多售后自主权,平台不再一刀切地偏袒消费者,而是用技术拦截异常退款。
官方数据显示,上线两个月,异常仅退款订单日均拦截规模达40万单,不合理“仅退款”数量锐减,商家申诉7天完结率超过95%。
客观地讲,这种回归常识调整缓解了商家的对立情绪,相当于给诚信商家发了“护身符” 。
第三、上线月,淘宝“退货宝”给了商家一剂“降本良药”,其推出的核心目标旨在帮商家解决退货成本问题。
没错,平台收入=GMV*货币化率是一个简单的公式,简单到甚至有些粗暴了。
在我看来,过去几年国内电商的竞争是残酷而独特的,原因在于,很少有行业像中国电商行业一样,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发生迅速而深刻的格局变化。
随着去年各大电商平台的集体调整,一个的共识正在形成:告别单一维度的“低价竞争”——
最近半年,我常听电商圈的朋友感叹:“现在不学AI连客服话术都写不过同行了。”
2025年的电商竞争的一大看点在于,淘宝天猫将怎样根据电商行业发展的方向进行重新定位。